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家门口的共富工坊 家门口的“共富工坊” 家门口的共富工坊

  张洪科在大棚里劳作。   □本报记者 孙希明 文/图  2月6日早上8点,阳光明媚,寿光市纪台镇三官庙村菜…

  张洪科在大棚里劳作。

  □本报记者 孙希明 文/图
  2月6日早上8点,阳光明媚,寿光市纪台镇三官庙村菜农张洪科驱车几公里,来到寿光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自己租赁的大棚内,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自从一年前这个园区建成后,纪台镇众多“新农人”都开启了像他这样的情形,实现了二次创业的梦想。
  “我老家也有多少大棚,不过最大的才占地7亩多,共富产业园的大棚占地9亩多,交通方便,配套好,种着更有劲!”据张洪科介绍,纪台镇的优势农产品除了长茄便是甜瓜和茼蒿,一年到头“两茬瓜一茬菜”,自己一直沿袭这个种植方式,实现了综合效益最大化。前些年他打算对大棚进行扩容升级,谋求更大收益。去年他看到附近的寿光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的新建大棚对外出租,便前来当起了“合伙人”,再创业的烦恼迎刃而解。“利用春节前40多天时刻,我3个大棚的茼蒿全部出清,卖了20多万元。”张洪科乐滋滋地对记者说。
  9点多,纪台镇前老庄村的张海龙也开着小货车来到园区,不用下车,只用手机App就卷起了大棚棉被。对园区的环境他非常满意:“大棚区的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啥也不用管,只想着把瓜菜种好就行。”
  张洪科和张海龙大棚里的甜瓜长势正旺,而园区的另一个蓝莓大棚里,则到处是花朵盛开和果实累累的喜人景象。蓝莓大棚的主人叫杨大林,这是一位原籍青岛的“新农人”,在纪台镇研发生产蓝莓基质、肥料等20多年,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寿光人。跟记者聊到在园区“二次创业”的话题时,杨大林感慨颇多:“我在蓝莓行业打拼多年,拥有大批上下游客户资源,发现他们对高质量果蔬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原先打算在村里的大棚种蓝莓的,但面积小、配套差,无法保障蓝莓丰产丰收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因此共富产业园开张后,我第一时刻入驻,先租一个大棚试验种植,看到效果不错,又租赁两个,下一步也种蓝莓。”
  记者了解到,杨大林的蓝莓大棚是纪台镇首个无土栽培蓝莓大棚,开创了反季节高质量果品先河。他的大棚种植了1000多株蓝莓,一株能产出1.5公斤蓝莓,3月份上市销售。
  “农村有许多爱农业、懂技术、肯吃苦的‘新农人’,对于再创业有着强烈梦想。去年以来,我们通过‘跨村联建’和引进本地知名农业企业参与,建成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创业舞台,以人才振兴促进传统果蔬产业振兴,筑牢了村强民富基本盘!”纪台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杨竣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来源:潍坊日报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